來源:青年週末,作者:黃健 【6/20/2007 11:46:14 AM】
渡邊淳一自造新詞,引發日本一片『遲鈍』。
鈍感力,日本著名情愛大師渡邊淳一剛剛自造的一個新詞。2007年4月份的時候,這個詞在主持人白巖松的《巖松看日本》中小露了一眼,當時渡邊淳一將此書作為禮物送給了白巖松,也是從那時起,中國人知道日本正在流行一種叫「鈍感力」的浪潮。
或許由於《巖松看日本》潛移默化的宣傳,或許是這個新名詞本身就挺有誘惑力,此書以驚人的速度在1個多月以後就攤在了內地的書攤上,作者渡邊淳一還特別在5月底到上海參加中文版首發,書雖然講的是人類遲鈍、木訥的重要性,但這出書的速度可一點也都不沾「鈍感力」!
《鈍感力》的誘惑
一直以來,從沒有人喜歡聽別人說他是“遲鈍”的人,因為“遲鈍”就是“遲緩”,“遲緩”就是“落後”,落後就要挨打,大家都喜歡別人誇自己是“敏捷”、“敏銳”的高人。但是渡邊淳一的新作《鈍感力》卻告訴人們「如果你是具有鈍感力(遲鈍的能力)的能力,那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且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他遲鈍的一面!」
渡邊淳一所謂的『鈍感』是相對「敏感」而言,他在書中解釋道:「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過於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不會氣餒,鈍感力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在各自世界裏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內心深處一定隱藏著一種絕妙的鈍感力。」
對於這種被他稱贊的『鈍感力』渡邊淳一說,自己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知道了這種力量的重要性,「那時候做醫生,經常值夜班,即使已經入睡也要立刻回復清醒狀態。當時我想,如果我是個過於敏感的人,就很難在被打擾之後重新進入休息狀態。還有,在大醫院工作,小醫生遭到高一級醫生的呵斥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很敏感很脆弱,就會一蹶不振。相反,不那麽敏感、遲鈍一點的人,面對外界的責難韌性足,恢復元氣快。」
從那以後,他一直培養自己的鈍感超能力,以至於到最後轉行寫作的時候,也不會因為編輯沒有看中自己的作品就一蹶不振,「我只覺得對方不採用我的稿件是因為他沒有欣賞能力。如果當時因過於敏感而消沈下去,也就不會再寫小說了。」
你可以稱這是魯迅的“阿Q精神”,也可以叫這是老子的“虛無主義”或者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總之輕微的遲緩和木訥確實會讓你活得更加踏實:你不會因為領導的斥責就耿耿於懷火冒三丈;不會因為心儀女孩的一次拒絕而放棄追求喪失信心;更不會因為敵對方的惡意攻擊而大動肝火策劃反擊;外界的任何攻擊對你絲毫沒有作用,你的做人準則就是:走自己的路,管他別人說啥!
小泉力挺《鈍感力》
《鈍感力》2月份剛剛架在日本書攤上就立刻攀升到了暢銷榜的頭牌,而且數周成績絲毫未動,一是因為這名字實在具有誘惑力,在這個每天除了奔命不知道還能幹點什麽的年代,有一本教人如何變傻而且還振振有詞的書實在是繼續愉快生活的一劑強心劑;第二個原因不得不歸功於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對「鈍感力」一詞的鼎力宣傳。《鈍感力》的中文版編輯曹楊告訴記者:「該書出版不久後,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針對輿論指責安倍內閣欠缺領導能力,傳授了自己秘招。他告訴安培,對於近在眼前的事情必須遲鈍一點,鈍感力非常重要,不要總把民意支持率的起伏掛在心上。就在他說這話的第二天,東京各大書店裏上櫃的《鈍感力》被搶購一空,首印的4萬冊馬上就供不應求了。」
目前該書已經出版了100萬冊,隨著這本書的極大熱銷,“鈍感力”這個出生沒多久的新詞迅速成為日本最新的流行語,什麽“愛情鈍感力”、“政治鈍感力”、“職場鈍感力”……日本人好像一下子意識到遲鈍的魅力,開始忙裏偷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木訥,難怪日本評論界稱此名詞是“世界性的發現”。
遲鈍也是一種力量?---讀《鈍感力》
■ 辛捷愷 金羊網 2007-08-07 08:59:52
渡邊淳一延續了愛的題材,並從這個角度引發了更多對身體的思考。作為曾經的外科醫生,他在這部雜文集中加入了更多專業的例子,用“遲鈍的力量”來抗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應該說,“鈍感力”完全是作者渡邊淳一創造的一個生詞。我們知道,日文有生吞活剝甚至是照搬各國語言的習慣,對于中文就更是如此。但翻閱中國各種詞典,都沒有“鈍感力”一詞。好在中文與日文都有“敏感”一詞,“鈍感”與“敏感”對應,倒也順理成章。
但“鈍感”以至於成為一種能力,還是讓人頗有幾分納悶的。“××”+“力”這一造詞方法其實並不新鮮,中文和日文都有許多這樣的詞,比如能力、體力、記憶力、生產力等等。但日本現在流行的卻是與以前不同的新式造詞法,那就是在原本跟力量無關的詞匯末尾硬生生地附上“力”,來表現一種新奇概念。其典型者有如“老人力”、“早起力”、“假定力”、“現場力”、“戀愛力”、“美肌力”、“父母力”、“大人力”,甚至還有“日本力”等等,不一而足。
至於渡邊淳一的“鈍感力”,更是在本來有負面、消極的詞匯後附上“力”使之魔幻般地變成一種正面能力。渡邊淳一在此書的前言中便開宗明義地宣稱:“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不過,說“遲鈍木訥”是一種能力,打死我也不會相信。作為一本生活指南類的書,渡邊不是要人們都變遲鈍來迎接挑戰,渡邊的遲鈍是一種“有意義的感覺遲鈍”,鈍感,就是能夠擁有遲鈍而堅強的神經,不因瑣碎小事產生情緒的波動。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情感的傷痛時能不介懷於心,不停滯不前,仍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
為了使自己創造的詞更有合理性和說服力,渡邊淳一大膽地加入了許多醫學的例子,分別從人類的味覺、嗅覺、觸覺、胃口等方面來說明「鈍感力」對人體的作用。那些「敏感」的人,他們對一些突發事情會作出過度激烈的反應;而擁有「鈍感力」的人,他們面對危險或挑戰時有更好地適應能力。
當然,作為寫情聖手,渡邊淳一還是無法逃離自己最拿手的那個層面,盡管《鈍感力》以大量的醫學例子貫穿全書,但“愛”這個字眼還是時時出現於他迷人的文章裏。他說,「就情感而言,愛就是一種《鈍感力》」,只有愛才是《鈍感力》的源泉。它表現為寬容和諒解,在戀人和夫妻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不要因為一些瑣碎小事鬱鬱寡歡,而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生活。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那些具有渡邊淳一所說的《鈍感力》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遲鈍,並不真的是小處不計較。他們在某些層面上往往比一般人更為敏感,更為尖銳,不過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有意將“鈍感”當成手段而已。就像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得主利根川進博士所言:「我帶有某種遲鈍,只能依稀看到對大家來說顯而易見的東西。」
雖然“鈍感力”是渡邊淳一所造,但其實也是新瓶裝舊酒,中國俗語“難得糊塗”的內涵與其十分相似。據說“鈍感力”一詞因被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用來向安倍內閣建言,從而引發了日本民眾對該書的熱烈追捧。不過有日本評論家卻認為這種阿Q式的自慰著實顯示出日本國人面對激烈競爭時“手足無措”的窘境。
《鈍感力》
[日] 渡邊淳一 李迎躍 譯
定價:15.00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有些事情,要遲鈍一些,對身心比較好
本文作者【渡邊淳一】
本文由【摘自《鈍感力》(渡邊淳一)】提供
☆ 在各行各業中都有成功的人士,當然他們都具備了才能,但是除此之外,在深層,他們必然有擁有「正面意義的鈍感力」。鈍感的確是讓原有的才能孕育成長、開花、結果的最大力量。
☆ 健康最重要的是要讓全身血液的流動保持暢通。為此,我們不可以鬱鬱寡歡,別人說了不中聽的事,也要快速忘記。這種「正面意義的鈍感力」正是保持血液暢通的要因。
☆ 我們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經控制。擁有「正面意義的鈍感力」的人,他的自律神經不會因異常的刺戟而失常,會讓血管一直保持開暢,使全身的血液流暢。
☆ 人的五感以及身體內的器官,太過於敏感會很吃虧。比起敏感的人而言,鈍感的人比較不會消耗器官,比較悠哉樂觀而且長壽。
☆ 睡得好,頭腦清楚地醒來。這樣的睡眠力正是人的基本能力。沒有睡眠力,就無法讓身體健康、去愛人以及專注於工作。睡得好,無庸置疑是一種才能。
☆ 有才能的人身邊,必然有褒獎他的人,而且他會輕易的,對褒獎的言語得意忘形,這種「得意忘形,趁著勁頭」其實並非不禮貌、不謹慎,而是讓人的氣度更大,向未來展翅飛去的原動力。
☆ 身邊的人因集體食物中毒一個個倒下之際,只有A君安然無事,連腹瀉也沒有。A君有著鈍感且強壯的腸胃,對一些雜菌不會有反應,很明顯地他是勝利者。與對環境衛生很神經質的人相比,再也沒有比擁有抵抗力、強壯且鈍感的身體更美妙的了!
☆ 在戀愛方面,真正不可或缺的就是鈍感力。男生在追求女生時,鈍感本身就是有強而力的武器。再加上擁有對誠實的鈍感力,簡直就是如虎添翼!沒有這樣的鈍感力,是無法獲得愛神。
☆ 常常我們會說結婚有多幸福或是老後慶幸「和你結婚真好」等,其實這是經過漫長忍耐,才說得出來的話語。不可忘記的是在這種忍耐的背後,有著極優的鈍感力在支撐、守候著夫婦倆人。
☆ 從癌症的預防、治療到回歸社會正常生活的整個過程,面對每一個關卡最重要的是心態,也就是鈍感力。具有優異的鈍感力的話,即使是罹癌也不會過度驚恐。不!更極端地說,這種人罹癌比率應該是相當低的。
☆ 「弱者,你的名字是男人」--男性是何等耿直、纖細的性別呀!相較之下,女性則是具有包容力,是曖昧且鈍感的性別。無疑地,女性是背負生育、攸關人類存續之重責大任的性別,所以女性擁有創造主賦予的天性力量。女性不畏出血,也耐寒、耐痛。以往生小孩,不論是對生產的母親或是呱呱墜地的嬰兒來說,都是搏命的難關。要超越這道難關,順利生產,才能讓人類永續生存。於是創造主將可以擔負生育大事的女性塑造得更堅強、更強悍。
☆ 朋友或同事之間,忌妒、中傷、欺負等是常有的事。但是即使被說得很難聽,也不光火,倒是細細思量對方的心情,思考為何對方會如此做的原因。這種胸襟開闊的鈍感,就是生存下去的一大力量(助力)。
☆ 喜歡對方,希望能維持戀愛關係,也需要有諒解對方的氣度。凡事嚴謹詰問的潔癖,有時反而會令人喘不過氣,讓兩人早早心生嫌隙。兩人要永遠和好相愛的話,某種程度需要有原諒對方的鈍感。這種鈍感力,能夠形成讓戀愛長久的戀愛力。
☆ 對於各種人的各種習慣或態度,有的人會很在意,有的人不太在意,也有完全不在意的人。這是屬於個人感性的領域。然而,很明顯的能夠在集團中存活下來的,往往是學會吞下各種不愉快的感覺,無視於它們的存在,開朗大氣地生活的人,亦即擁有這種鈍感力的人。
☆ 在當今的國際化時代,不管去到哪個國家,在什麼樣的自然條件下,甚至當地的任何食物都能下嚥,健健康康地活下去。再也沒有比擁有這種環境適應能力更美妙、更強的了!這種適應能力的原點,即是鈍感力。
☆ 母親的愛是鈍感力最極致的表現。對自己懷胎十月、忍受極致痛楚生下來的孩子,能夠無條件地愛,並原諒小孩所做的一切。這種接受度,正是孕育出鈍感力的原點。
法國男人的「鈍感」
文:曾淯菁【La Vie en Rose - udn部落格 2008/01/25 】
鈍感:日文遲鈍,木訥之意。
「法國男人,真的是『鈍感』!」日本女友A說。
「怎麼說?」印象中,法國男人總具有細心敏感的陰柔特質,難道這和東方女性的溫柔婉約形象,同樣是一種市場行銷手法?
「三十八歲的他,臉上無時無刻都有痘痘,很醜不是嗎?但他還是繼續大啖起司、西式香腸和油炸類食物,好像完全不受痘痘困擾。一起去維也納旅行,到了頗富盛名的Leopold博物館,因為自己是個藝術活動策展人,就堅持一一長篇大論解釋每幅畫,即便我再三抗議,強調有些畫家的作品我也很熟,他像完全沒聽見,依然故我。」A說。
「自己腋下明明有狐臭(可能是起司吃太多),每回做完H(日文裡H是炒飯之意,從變態Hentai演變過來),就會張開陣陣飄香的雙臂說:『來!躺在我這裡!』,對我驚恐的表情視而不見,然後一邊說,以前曾和一個黑女人做H,雖然對方性感火辡,但最後,還是忍不住打退堂鼓,原因是黑妞流的不是香汗,而是酸汗!」
「自己體臭也是酸的,卻陣陣有辭地批評其他女人!?」A不可置信地說。
想像那股撲鼻,難以形容的臭酸味,我們兩個一邊作出噁心的表情,一邊猛搖頭。
「最誇張的是,有一回他問我,最愛的人是誰?我回答,這輩子真正愛過的人只有我媽。回家後,他竟然寫e-mail給我說:『我好感動,我知道這是妳間接說愛我的方式!』」A被他無人能及的鈍感,嚇地直打哆嗦。
日本知名作家渡邊淳一曾說:「鈍感」是一種才能。(鈍感というのは才能だ)。
意思是,在人生挑戰越來越艱鉅、全球化使競爭來自世界每個角落的二十一世紀,擁有大條的神經,反而能增加一個人「生存的韌性」,不為小事捉狂,不把負面評語當作人身攻擊,不把情場失敗視為世界末日,而能不被沮滯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的力量。渡邊淳一賦予這個字正面的詮譯,「鈍感力」。
所以我在想,A的法國男友之所以遲鈍,是不是也是種自我保護,一種求生方式?最近疑似因服藥猝死的28歲澳洲明星希西萊傑,就是少了這種遲鈍力。對他而言,除了家庭之外,人生都是苦難。
鈍感,會不會甚至是一種「愛」。
渡邊淳一強調,鈍感力源頭,通常是「愛」。因為有了愛,對很多事能充耳不聞,包容體諒,所以遲鈍是贏得美好人生的策略和手段,君不見那些體質敏感的人,總是特別容易生病,道理相同。
然而,如果真的有愛,怎麼能對女友嫌惡的表情,抱怨的語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會不會,這種愛是一種自私,自戀,往內的力量呢?
或許,鈍感力在婚姻,的確是項優點;然而在交往時期,反而是種「自欺欺人」!俗話說的好,婚前要張開眼睛,婚後相處要咪咪眼。
選擇性的鈍感,因時因地因對象制宜的鈍感,才是王道。
認識自己,輕鬆做好情緒管理
談到情緒管理,勢必要先對情緒有更清楚和正確的認識,情緒到底是什麼?它是由內、外在刺激所引發的一種主觀的激動狀態,此狀態是由主觀的感受、生理的反應、認知的評估、表達的行為,四種成份交互作用而成,偶而我們會陷入自己的情緒中,有時不佳的情緒積壓在心中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會爆發與外界的衝突,以下提供一些方法,讓我們更有力量來面對這些失序不舒服的情緒。
1、傾聽自己內在的想法:
隨時問自己「為什麼現在我的情緒是這樣?」,多給自己一點空間,瞭解自己的感覺作為緩衝,再決定要不要表達。
2、離開誘發情緒的環境:
譬如:看到別人逛街,但自己卻沒錢逛街,就先別去大街上逛街。
3、化不適為力量:
譬如:不滿社區的治安問題,可以一起加入巡守隊盡一份心力。
4、培養支持系統:
平時就把溫情帳號存滿,失落、不滿、憤怒的時候,朋友的支持與家人的協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適當的溝通及表達情緒:
在對人產生情緒的時候,要先積極傾聽對方的理由,若仍有不解或生氣的地方要要求澄清。
隨時問自己「為什麼現在我的情緒是這樣?」,多給自己一點空間,瞭解自己的感覺作為緩衝,再決定要不要表達。
2、離開誘發情緒的環境:
譬如:看到別人逛街,但自己卻沒錢逛街,就先別去大街上逛街。
3、化不適為力量:
譬如:不滿社區的治安問題,可以一起加入巡守隊盡一份心力。
4、培養支持系統:
平時就把溫情帳號存滿,失落、不滿、憤怒的時候,朋友的支持與家人的協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適當的溝通及表達情緒:
在對人產生情緒的時候,要先積極傾聽對方的理由,若仍有不解或生氣的地方要要求澄清。
另外,在職場上班族的情緒如何調適,使自己有更健康的情緒,工作也更有效率,可參考以下方法:
1、暫時停止:感到壓力過重時,暫時停下手邊的工作。
2、鬆弛身心:放鬆自己,暫時讓心靈不受到任何外力干擾。
3、深入反省:找出造成壓力的不合理念頭。
4、反向思考:挑戰自己不合理的念頭,並用更切合實際的方式取代之。
5、冒險求變:破除舊有的做法和習慣,嘗試用新的態度和做法過生活。
6、表達自己:以樂於溝通的態度,謹慎地選擇用語,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7、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除專業的知識外,試著增加應用的能力,這些能力基本上包括:界定問題、 分類找出多種解決方案、評估解決辦法、選出最佳決策及加以應用。
2、鬆弛身心:放鬆自己,暫時讓心靈不受到任何外力干擾。
3、深入反省:找出造成壓力的不合理念頭。
4、反向思考:挑戰自己不合理的念頭,並用更切合實際的方式取代之。
5、冒險求變:破除舊有的做法和習慣,嘗試用新的態度和做法過生活。
6、表達自己:以樂於溝通的態度,謹慎地選擇用語,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7、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除專業的知識外,試著增加應用的能力,這些能力基本上包括:界定問題、 分類找出多種解決方案、評估解決辦法、選出最佳決策及加以應用。
最後,提醒大家:「自己」是處理工作挫折的最佳幫手,別忽略自己的無窮能量喔!!
本文作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控制憤怒是情緒管理的首要條件!
2006年七月份,英國Leicester大學的White教授提出一份研究,他根據健康、財富和教育等指標研究評比,在全世界178個國家/地區中,我國的幸福(快樂)指數名列68。
這與哈佛大學於1995年提出的論點相互呼應,哈佛的研究認為一個國家心理健康與否,將從國民健康狀態、社會惡質情境、社會病態等反映出來。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從個人主觀情緒反映與感受,擴大至到家庭、社區,以致國家政治。
在二十一世紀之初,世界衛生組織就於2001年四月以心理衛生為世界健康日的主題;2003年正式出版『國家心理健康政策』系列叢書,且在2004年初提出「心理健康促進」的報告,書中再三強調,促進心理健康是公共衛生整體的一部份,也是健康促進不可忽視的。
擁有心理健康,是我們每個人的基本人權,我國心理健康政策的發展,於1970年代著重精神醫療網絡建立,在心理健康促進方面則嫌不足,直至2006年暑假,國民健康局才正式將心理健康融入一般社區健康營造中。
「你好我好大家好,知福惜福創幸福」,唯有從個人,到家庭、社區與國家都開始重視心理健康促進,我們才能與世界趨勢同步。
健康是指身體、心理與社會三方面的和諧安適狀態;過度壓抑或不當的宣洩情緒,也會影響健康,醫學研究顯示,有易怒傾向或常常大發脾氣者,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至五倍。
這與哈佛大學於1995年提出的論點相互呼應,哈佛的研究認為一個國家心理健康與否,將從國民健康狀態、社會惡質情境、社會病態等反映出來。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從個人主觀情緒反映與感受,擴大至到家庭、社區,以致國家政治。
在二十一世紀之初,世界衛生組織就於2001年四月以心理衛生為世界健康日的主題;2003年正式出版『國家心理健康政策』系列叢書,且在2004年初提出「心理健康促進」的報告,書中再三強調,促進心理健康是公共衛生整體的一部份,也是健康促進不可忽視的。
擁有心理健康,是我們每個人的基本人權,我國心理健康政策的發展,於1970年代著重精神醫療網絡建立,在心理健康促進方面則嫌不足,直至2006年暑假,國民健康局才正式將心理健康融入一般社區健康營造中。
「你好我好大家好,知福惜福創幸福」,唯有從個人,到家庭、社區與國家都開始重視心理健康促進,我們才能與世界趨勢同步。
健康是指身體、心理與社會三方面的和諧安適狀態;過度壓抑或不當的宣洩情緒,也會影響健康,醫學研究顯示,有易怒傾向或常常大發脾氣者,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至五倍。
青少年化「氣」綿掌之息怒七招
第一招、「歌舞昇平」:唱歌、跳舞、聽音樂,想想「滄海一聲笑」。
第二招、「飛龍在天」:去運動、打打球、活動一下筋骨,練練「降龍十八掌」。
第三招、「揚眉吐氣」:找朋友談心,或找信任的人將生氣的感覺一吐為快。
第四招、「乾坤挪移」:找點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第五招、「信筆塗鴉」:把生氣的事寫在紙上、日記上或者把它畫出來。
第六招、「氣壯山河」:練練深呼吸來開闊心胸。
第七招、「無招勝有招」:自創獨門息怒秘訣,例如:壓平手邊鋁罐。
第二招、「飛龍在天」:去運動、打打球、活動一下筋骨,練練「降龍十八掌」。
第三招、「揚眉吐氣」:找朋友談心,或找信任的人將生氣的感覺一吐為快。
第四招、「乾坤挪移」:找點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第五招、「信筆塗鴉」:把生氣的事寫在紙上、日記上或者把它畫出來。
第六招、「氣壯山河」:練練深呼吸來開闊心胸。
第七招、「無招勝有招」:自創獨門息怒秘訣,例如:壓平手邊鋁罐。
成人控制憤怒三撇步
一、停一停,「忍一時風平浪靜」:要發怒前試著停十秒鐘,在心中默數數字一至十再開口說話,試著以同理心的話語代替批評。
二、走一走,「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管您多想撂狠話發怒氣,先暫時離開會令您抓狂的現場,轉移注意力。
三、笑一笑,「一聲笑去滄海寂寥」:適時調整情緒,試著多微笑少蹙眉,以幽默自嘲化解危機。
二、走一走,「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管您多想撂狠話發怒氣,先暫時離開會令您抓狂的現場,轉移注意力。
三、笑一笑,「一聲笑去滄海寂寥」:適時調整情緒,試著多微笑少蹙眉,以幽默自嘲化解危機。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