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視網膜剝離與治療
蔡慶皇醫師
秀傳紀念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大多數的視網膜剝離是由於視網膜上有一個或多個小撕裂孔或破洞所造成,在正常眼球中有一清澈的膠狀液體稱為玻璃體,正常的老化過程或玻璃體發生凝縮作用使視網膜產生撕裂孔。
因為玻璃體與視網膜有幾處黏接得特別緊,當玻璃體液凝縮時,可拉住一小片視網膜向前,而發生撕裂或破洞,其他如眼球發育異常,近視、發炎或受傷,都可使玻璃體產生凝縮作用,一旦視網膜有撕裂孔,玻璃體腔內的水狀液體就會由撕裂孔進入視網膜與眼球後壁之間,導致網膜剝離,發生剝離的視網膜無法發揮正常的功能,病患就會感到視力減退或眼睛前有黑點,閃光或視野缺損。
此外,某些疾病如腫瘤,嚴重發炎 ,或糖尿病併發症也曾導致視網膜剝離,此稱 "次發性視網膜剝離",這種網膜剝離其視網膜上並沒有撕裂孔或破洞,其治療應先將引起網膜剝離的疾病加以治療矯正,才能使視網膜回復其正常位置。
有些中年人或老年人會發現眼前有漂浮的中心黑點或閃光,其中大部分的人並無嚴重的毛病,然而少部份的人可能是玻璃體凝縮合併有視網膜撕裂孔的表徵,因此若有上述症狀,應即刻請眼科醫師徹底檢查,看看視網膜上是否有撕裂孔,倘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能使其免於惡化。並非每個視網膜剝離患者都自己感覺眼前有黑點或閃光,有的人會感覺物體發生扭曲或周邊視野有陰影,更嚴重者,中央視力會減退或喪失視覺,突然發生視網膜剝離時病患會突然喪失某一視野的視覺,少部份病人當網膜被撕裂時,出血流入玻璃體,病患亦曾突然喪失視覺。
網 膜剝離是無法由眼球外面發現的,假如有上述症狀應即刻請眼科醫師詳細檢查,眼科醫師可利用各式眼底鏡,接觸式鏡片,細隙燈或超音波確定是否有網膜剝離,進而找出網膜剝離撕裂孔加以治療。
治療 :如果視網膜已有撕裂孔,但尚未發生視網膜剝離,則即時的治療可避免視網膜剝離的發生,一旦視網膜剝離已發生,則必接受開刀治療,至於其開刀方法,則需由眼科醫師依視網膜剝離的部位及程度加以判斷分析。以下提供幾項治療方法:
1.雷射一當發現新的撕裂孔,而無網膜剝離,則可利用雷射光在撕裂孔周邊產生幾個燒灼點,使其產生斑痕,將撕裂孔封閉,以避免液體流入視網膜與眼球後壁之間,此種方法可在門診治療,且不用開刀。
2.冷凍法一在撕裂孔處之眼球後壁,亦可使用冷凍法使撕裂孔封閉,其原理與雷射法相似,冷凍法可在門診治療,不過需使用局部麻醉。
3.手術一如果在視網膜與眼球後壁之間已積聚大量的液體,而發生網膜剝離,則使用較複雜的開刀法加以治療,不同的開 刀方法乃是依視網膜剝離的範圍及其產生的傷害而定,但每種方法都是欲壓迫眼球後壁,使其頂住撕裂孔,直到產生斑痕,使撕裂孔封閉,有時候尚須將積聚於網膜下之液體引流,使網膜能復位於眼球後壁,我們也時常用矽帶或墊子圍繞於眼球外部,使眼球後壁能與網膜貼在一起,有時並合併雷射法,冷凍法或經由針尖將電流產生之熱能封閉撕孔。
對於較為複雜的網膜剝離,則會使用玻璃體切除術,此種方法乃是將黏接於網膜之玻璃體切除,並將已發生凝縮之玻璃體移出眼球,假若已剝離的視網膜收縮相當厲害,或已發生皺摺時,則會暫時打入一些稀有氣體於玻璃離腔內,將網膜推回眼球後壁,最後,血液中的一些清澈液將曾滲入玻璃體腔內而將其充滿。
預後 :
約有90%的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可經由現代手術方法使其復位,但有時侯,則可能接受一次以上的手術,複雜性的視網膜剝離則因個人病例而有所不同,一般預後會較差。如果能使視網膜復位,則可保留某些程度的視力,然而在手術成功後六個月,視力恢復的程度則是決定於幾項因素,一般而言,若網膜剝離已發生很久,或是網膜裡面是否有纖維化,若是則視力恢復差,約有40%的視網膜剝離會恢復至很好的視力,其餘的則因人而異,不幸的是,並非每個視網膜剝離都能復位,一旦無法復位,則視力會逐漸衰退,最後終於失明。
我們可依病患之健康狀態和開刀所須時間的長短來選擇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開刀前或開刀後,大多不必要求患者長期靜止不動,然而若是於患者玻璃體腔內打入空氣,患者最好於開刀後,頭部保持某一固定姿勢,其目的是藉由氣體將視網膜推回至眼球後壁使其復位。
只有眼科醫師才能提供眼睛的整體照顧,所謂眼睛的整體照顧應包括完全的眼球檢查,屈光矯正,及眼球疾病或異常之診斷,並利用適當的內科或外科方法加以治療,此外,還有一些眼科專科醫師接受更特殊更深入的訓練,對於玻璃體和視網膜疾病診斷與治療有專精的研究,假若患者具有網膜剝離的症狀,應立即請教眼科專科醫師,給予徹底的檢查,並加以治療,尤其是近視或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者更應確定檢查,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參考資料
http://www.cmuh.org.tw/tcweb/91A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