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療健康諮詢中心

台灣的國際醫療具有高水準的醫療技術,讓台灣民眾生病也可以很幸福,MIE國際醫療提供各種來台灣就醫諮詢,協助需要者找對醫生看對病。讓您延年益壽。歡迎諮詢~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醫病五溝通 向無效醫療說 STOP

醫病五溝通 向無效醫療說 STOP
醫改會於十一日召開「向無效醫療說 STOP」記者會,公布民調指出,近九成民眾希望生命末期能尊嚴善終,不要無效醫療苦痛拖磨;並推出《醫病五溝通》衛教摺頁,教導病家學會與醫師溝通末期醫療抉擇,問對問題,完成「尊嚴善終莫拖磨」的心願。
據健保統計,一〇二年每一百位死前曾住院者,有卅二位死前最後住院用呼吸器維生、平均用二十天、每人次健保費用高達廿九萬元。但這種「一路救到掛」的末期維生醫療,究竟是延長病人壽命,還是徒增瀕死前的「痛苦餘命」呢?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說,依據「人生期末考」民調顯示,一〇九九位填答者中,百分之八十六選擇「死亡的煎熬過程越短越好,少呼吸一天、一個月也願意」,也就是選擇無憾善終而非忍受延命的痛苦。對照之前媒體調查,九成重症醫師認為無效醫療是「家屬不放手」。劉梅君認為,不放手背後的真相,其實是面對生死善終考題時,徬徨無助的病家不知如何放手(不了解什麼時候放手,該怎麼放手)。加上生死關頭的病情討論常發生「醫病溝通落差」,以致讓末期病人不明就理地服用「死亡套餐」,插管、洗腎、強心針…一路搶救到掛。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認為,末期病家在面對危急情況時,因大部分沒有預立自主醫療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簡稱 ACP),一旦聽到醫師慣常說的:「每個人狀況不同,很難預測,但沒試怎麼知道?」、「要不要給阿公一個機會,再拚拚看」等話語,家屬並不能意會到病人其實正承受無效醫療,更不知道所要付出的痛苦代價,相對於所延長的生命完全不成比例,以致於因會錯意而不敢放手。
醫改會認為,民調中多數人期待適時放手以能善終,但現行健保論量計酬制度卻鼓勵醫師多提供醫療,而不是積極提供諮詢幫助病家抉擇何時該放手。另外在專業不對等下,病家並不知道怎麼問對問題。
醫改會呼籲健保署參考美加兩國健保支付 ACP 諮詢費之作法,設計更完備的「健保好命善終給付」政策,以取代「一路救到掛」的無效醫療;同時製作衛教影片請醫療團隊播放給家屬觀看,協助病家了解無效醫療的真相,讓家屬坦然且安心的放手,還給病人尊嚴善終的基本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