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前研一最新觀察,網路改變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少子高齡化撼動了中老世代的人生觀。
在所得不增,市場縮小的成熟社會裡,消費者可以平日吃超商的便當,假日住高檔的五星級飯店,
一面追求精緻的享樂生活,一面精打細算地衡量物品的價值,
解悶、獨樂、省時、療癒、限量成為熱賣的關鍵詞,形成貴的要獨特,便宜的要超值的消費觀。
對此從日本看台灣,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是否做好準備,迎接全新的「一個人的經濟」時代?
買不起房子,愈來愈晚婚
加上適婚年齡一直往後延,過去二十五歲左右是適婚年齡,後來變成三十歲,
現在甚至有35%的三十五歲男性還和父母同住,形成日本社會特有的「單身寄生族」,
但如果從經濟負擔的角度來看,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過去男性的適婚年齡是二十八歲,女性是二十五歲,現在一直要拖到快四十歲才能定下來, 形成龐大的「單身族」,愈來愈多的一個人生活者依靠便利商店渡日,便利商店漸漸成為單身族的冰箱.
單身是所有世代最大的一種族群
現在日本社會已經出現20歲單身,30歲單身,到了40歲還是單身的現象。
因為很多女性不婚,至於那些結婚的,到了50歲,有不少人卻決定離婚,加入龐大的單身族,
使得「一個人的經濟體」愈來愈大。到了60歲,很多已婚女性已經習慣工作狂的老公長年不在家,
當老公突然對她說:「現在我可以陪你了。」60歲的太太卻說:「不用了,謝謝,我寧可一個人。
我不是你的女傭。」
老公退休日,就是夫妻離婚時,這就是60歲、70歲單身族增加的原因。
70歲以後,配偶過世,又恢復單身,所以單身反而是20歲以上的世代最大的一種族群。
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必須培養20種嗜好 根據統計,每個人一生平均要渡過8萬小時的全職工作時光,大概相當40年的職場生涯,
但是60歲退休後,平均再活20年,60歲到80歲,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星期天,
如果扣除睡覺、休息時間,每天還有12小時的休閒時光,換句話說,
剩下20年的平均餘命也相當於上班40年,那麼要如何渡過8萬小時的日子?
根據我的研究,在20年健康時光,每個人至少需要20種不同的嗜好,日子才會充實精采。
20種嗜好之中最好是10種室內,10種戶外,而5種可以獨樂,5種與朋友共樂,
這樣就能保有平衡人生,既有個人自由,又不離群索居。
我所認識的高階主管,沒有一個人樂在退休生活中,因為他們年輕時都沒培養嗜好、沒事先規畫,
加上退休後沒資源、沒權勢,只能嘗盡人情冷暖。這就是人生的真相,
所以我主張退休前至少要養成20個嗜好,才能打發退休後「天天都是星期天」的人生。
高齡化 × 少子化 × 網路化加深『宅經濟』
至於高齡化、少子化、網路化三大趨勢會加深「宅經濟」。
也就是生活會變的愈來愈不需出門,每樣東西都可以宅配到家,房間就是一個人全部的生活空間,
社交生活愈來愈少。為了避免這種問題,現在有許多年輕人喜歡5、6人一起分租公寓,
共用客廳和廚房,但有自己獨自的房間,既可和室友同樂,也能享有完整的隱私權。
2011年3月31日 出版
在所得不增,市場縮小的成熟社會裡,消費者可以平日吃超商的便當,假日住高檔的五星級飯店,
一面追求精緻的享樂生活,一面精打細算地衡量物品的價值,
解悶、獨樂、省時、療癒、限量成為熱賣的關鍵詞,形成貴的要獨特,便宜的要超值的消費觀。
對此從日本看台灣,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是否做好準備,迎接全新的「一個人的經濟」時代?
買不起房子,愈來愈晚婚
加上適婚年齡一直往後延,過去二十五歲左右是適婚年齡,後來變成三十歲,
現在甚至有35%的三十五歲男性還和父母同住,形成日本社會特有的「單身寄生族」,
但如果從經濟負擔的角度來看,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過去男性的適婚年齡是二十八歲,女性是二十五歲,現在一直要拖到快四十歲才能定下來, 形成龐大的「單身族」,愈來愈多的一個人生活者依靠便利商店渡日,便利商店漸漸成為單身族的冰箱.
單身是所有世代最大的一種族群
現在日本社會已經出現20歲單身,30歲單身,到了40歲還是單身的現象。
因為很多女性不婚,至於那些結婚的,到了50歲,有不少人卻決定離婚,加入龐大的單身族,
使得「一個人的經濟體」愈來愈大。到了60歲,很多已婚女性已經習慣工作狂的老公長年不在家,
當老公突然對她說:「現在我可以陪你了。」60歲的太太卻說:「不用了,謝謝,我寧可一個人。
我不是你的女傭。」
老公退休日,就是夫妻離婚時,這就是60歲、70歲單身族增加的原因。
70歲以後,配偶過世,又恢復單身,所以單身反而是20歲以上的世代最大的一種族群。
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必須培養20種嗜好 根據統計,每個人一生平均要渡過8萬小時的全職工作時光,大概相當40年的職場生涯,
但是60歲退休後,平均再活20年,60歲到80歲,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星期天,
如果扣除睡覺、休息時間,每天還有12小時的休閒時光,換句話說,
剩下20年的平均餘命也相當於上班40年,那麼要如何渡過8萬小時的日子?
根據我的研究,在20年健康時光,每個人至少需要20種不同的嗜好,日子才會充實精采。
20種嗜好之中最好是10種室內,10種戶外,而5種可以獨樂,5種與朋友共樂,
這樣就能保有平衡人生,既有個人自由,又不離群索居。
我所認識的高階主管,沒有一個人樂在退休生活中,因為他們年輕時都沒培養嗜好、沒事先規畫,
加上退休後沒資源、沒權勢,只能嘗盡人情冷暖。這就是人生的真相,
所以我主張退休前至少要養成20個嗜好,才能打發退休後「天天都是星期天」的人生。
高齡化 × 少子化 × 網路化加深『宅經濟』
至於高齡化、少子化、網路化三大趨勢會加深「宅經濟」。
也就是生活會變的愈來愈不需出門,每樣東西都可以宅配到家,房間就是一個人全部的生活空間,
社交生活愈來愈少。為了避免這種問題,現在有許多年輕人喜歡5、6人一起分租公寓,
共用客廳和廚房,但有自己獨自的房間,既可和室友同樂,也能享有完整的隱私權。
2011年3月31日 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