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療健康諮詢中心

台灣的國際醫療具有高水準的醫療技術,讓台灣民眾生病也可以很幸福,MIE國際醫療提供各種來台灣就醫諮詢,協助需要者找對醫生看對病。讓您延年益壽。歡迎諮詢~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高度近視防治須趁早 角膜塑型溫和漸進控制 

高度近視防治須趁早 角膜塑型溫和漸進控制  
【中時健康 王宇仁/台北報導】2013.09.16
陳逸川醫師(圖左)表示,角膜塑型片能夠溫和的達到控制近視的效果,但初期配戴適應階段,家長應積極擔任協助角色,檢查孩童配戴情形及注意鏡片的清潔保養。 
近年來近視雷射手術越來越普及,許多眼鏡族因此受惠,如願甩掉笨重鏡框,恢復正常視力,但雷射近視手術是否真的幫助高度近視族矯正視力,不留任何併發症,則值得商榷。

高度近視控制要趁早

  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近視雷射手術在眼科治療中被歸類為眼科美容手術,它透過削薄角膜的方式,達到恢復視力的目的,然而導致近視的視網膜組織變形問題卻沒有解決,並未真正擺脫高度近視可能帶來的各種併發症。

  有些家長以為目前近視雷射手術這麼進步,即使孩子近視度數加深,日後也可以利用手術恢復,這樣錯誤觀念很可能讓學童陷入高度近視併發症的危險之中而不自知。唯有提早預防學童近視增加,才能幫助降低未來併發症發生的機會。

  目前針對學童近視控制最有效的方式是接受散瞳劑治療,越早開始接受治療,對近視度數的控制效果越佳。尤其學童如果還處於假性近視階段,只要接受散曈劑治療,更有助避免日後真的轉變成近視,為孩子保住一生受用的良好視力。

角膜塑型的優點多

  散曈劑雖然能有效控制近視,但仍有部分學童因為散曈劑易引起眼睛刺激,不願配合接受治療,加上學童年紀越長,或近視度數較高者,往往必須使用長效散曈劑,以致出現畏光、視力模糊,影響戶外活動及學習,這時則可選擇角膜塑型治療,達到控制近視的效果。

  角膜塑型治療是利用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鏡片,在睡眠時至少配戴八小時,起床後拆下,就能享有一整天的正常視力,沒有眼睛刺激問題,也沒有畏光副作用,相當適合活動力旺盛,進入好動階段的學童使用。

  陳逸川醫師表示,2002年美國FDA已開放角膜塑型治療作為控制近視之用,角膜塑型片經過特殊設計,透氧度高,不會引起角膜表面乾澀,不傷害角膜表皮細胞,還能抑制角膜弧度、變薄等結構性的異常變化例如圓錐角膜,以物理性治療方式,溫和漸進達到近視控制的效果。

家長應協助孩子角膜塑型治療

  角膜塑型治療需要配戴硬式隱形鏡片,一般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學童,接受指導後能自己正確配戴,並完成正確清潔鏡片步驟,都可接受治療。唯家長在學童適應角膜塑型治療期間,應積極擔任協助角色,檢查學童配戴及清潔鏡片工作是否標準,才能確保控制近視的良好效果。

  孩子配戴後,家長應檢查鏡片是否位於瞳孔位置。早上起床後鏡片位置可能偏移到眼球側邊,家長應將孩子帶到燈光下細心尋找,用人工淚液濕潤眼睛,以手指隔眼皮將鏡片推向中央,再以吸棒取出鏡片,切勿以吸棒盲目吸取,以免導致眼睛乾澀。

  陳逸川提醒,角膜塑型片依據個人眼球弧度、近視度數量身訂做,配戴舒適度高,也可配合學童眼皮厚度不同,加以調整。一般會提供一到二週配戴期間,以便修正鏡片度數,同時讓學童克服異物感,確認學童是否適合接受角膜塑型治療。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擔心毒素上身? 肝腎健康自然排毒

擔心毒素上身? 肝腎健康自然排毒
【中時健康 黃筱雅/台北報導】2013.09.14
擔心毒素上身? 肝腎健康自然排毒 
甫病逝的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經常向民眾揭露普遍食用的某些食物含有毒物,恐傷肝傷腎,引起大眾莫名恐慌。除了食品成分中的毒性,中藥草的毒性問題也常受到國人關注。

  相信世人對毒物博士對社會的貢獻應該給予敬佩與肯定,但微毒是不致於死的微量毒素,在睡眠及休息時人的腎臟與肝臟都有自然的能力去排除,而預防微毒的知識當然是生活中的重要課程。

肝臟對微毒的反應

  人的肝臟雖沒有神經,但卻對化學物質反應很靈敏。肝臟的經絡上絡於眼目、下絡於生殖器,最大的作用是傳宗接代,平常執行新陳代謝、營養運作、增加體能的燃燒電解及排泄解毒。

  李深浦中醫師指出,當人在不知不覺之中吃到對肝臟有害的食品時 眼目會無神,身體疲勞,嗜睡時間增長。有些人喝酒過量,吃到有害肝臟的西藥如止痛藥、消炎藥,以及某些草藥也會眼目疲勞、四肢無力,嚴重一點可能會想嘔吐。所以微毒其實略注意會有反應的,但微毒會在休息後或睡眠中新陳代謝的自然作用中排泄掉。

自我保肝免於微毒侵害

  然而,民眾應自我照護,才能保護肝臟、免於遭受微毒傷害。李深浦醫師說明,若肝臟受到慢性傷害,其實有跡可循,常有眼睛易疲勞、嗜睡、睡不飽、排汗、排便失去正常的暢快、精神不集中、易感冒等問題,還有疲勞不易恢復,不愛運動,或運動後疲勞期較以前久,尤其男女房事後第二天仍感疲勞,以及體質過質,出現某些皮膚異狀等情形發生。

  其實,肝臟受微毒的傷害如有症狀才需用藥來調理,或已形成肝病更需找中醫檢查、治療。李深浦醫師強調,肝臟正常的人從眼神、皮膚便可看出,若是每天睡足六小時就精神飽滿,大小便順暢都是肝臟健康的人。不過,生活中還是充斥著微毒,防不勝防,應多加保護肝臟才能保有健康的身體。

生活環境微毒 雖不至傷肝腎 但仍應善於保肝養腎

  生活中的微毒,並不至於傷肝害腎,只要肝腎功能正常,便能加以解毒排毒。若一攝取到微毒就能立即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那肝腎就很差了。而肝腎的功能本能就是排毒解毒,世人有過度恐慌的解讀。

  李深浦醫師認為,生活環境裡的微毒有助於訓練肝臟解毒的能力,如同拳擊手唯有身經百戰,攻擊能力才會提昇,肝臟若過度保護,不受一點微毒,就會失去戰鬥能力。所以抗病毒、解毒也有經驗法則,如對某病毒的免疫能力是肝已知如何處理該病毒。

  農業社會的人常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土壤蟲糞等,身體因此建立了基本的抗毒能力。現代人生活食衣住行很難避開微毒物質,不可能只吃無毒有機食物、住在無菌室裡,因此不需要對微毒產生過度憂慮,倒是時常保護肝,助肝腎的代謝才是正解。

肝腎健康 自然能解除微毒

  事實上,生活中的微毒都有方法能去除。食物中的微毒可通過烹調方式減少,殘留的農藥可加強清洗的方式去除。即使吃下毒素,只要平時多喝水、多運動,透過大量排汗、加速新陳代謝等,都能將毒素排至體外,或是服用能保護肝臟的中藥,可幫助身體解毒排毒於無形。

  李深浦醫師提醒,過度依賴抗生素殺菌解毒,雖會殺死病毒,但同時也殺死了體內的益菌和酵素,不如培養自己的身體抵抗力,注重肝臟健康。若肝臟健康,自然有能力解除生活中接觸到的微毒。中醫稱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即是肝強善於保護身體。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想要抗老,防癌的,趕快進來看喔!!

Subject: 分享時間.想要抗老,防癌的,趕快進來看喔!!

大家好~ 今天的新聞截取了康健雜誌的文章,提到: 全面性地調整飲食生活型態,才是防癌的關鍵現代人生活中充斥著紅肉、炸雞、薯條、含糖飲料等高熱量食物,再加上壓力大、久坐、作息不正常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容易造成身體慢性發炎,是誘發癌症、肥胖和各種慢性病的很大原因,Simon這在邊提供大家發炎與癌症相關的資訊~也提醒姐妹們~!預防慢性病與癌症,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也要多攝取抗發炎的食物,基礎的當然是含有多種礦物質具有三大純淨,四大健康的淨活水來打底,再搭配SOD或者是魚油其他抗氧化產品加強保養!!!
做到抗發炎,就做到防癌、抗老、減肥!!!!
http://tw.news.yahoo.com/
抗癌-就像減肥-033612099.html



抗發炎、抗氧化與癌症預防
ComeForHealth.康活健康知識網:更新日期: 2011-01-13

發炎反應、自由基損傷和氧化逆境在近年來已成為主要的健康議題,它們主導了許多慢性病及癌症的發生。

發炎反應之介紹
當病原體、過敏原穿過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如黏膜、皮膚時,免疫系統的偵查部隊肥胖細胞便放出訊息,釋放組織胺通知身體有外來侵略者,並且啟動防禦機制,讓免疫系統把白血球送上戰場,與入侵的外敵展開一陣廝殺!這就是發炎反應,一般的紅、腫、熱、痛便是這場攻防戰所造成的局部不舒服感覺。
急性發炎是免疫系統對於病原入侵時,執行工作的歷程,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但是這些戰場上攻擊的武器,像嗜中性球產生的高氧化自由基,不但對病原體有殺傷力,對一般正常細胞的細胞膜、蛋白質、核酸也都有破壞性。
過度及長期的慢性發炎會造成癌症、糖尿病、心血管或阿茲海默症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過去相信,癌症基本上是由於致癌基因 (oncogene) 的活化或腫瘤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的突變,造成功能失調所致,但最近從分子、細胞或免疫機轉的研究中發現,發炎反應與癌症有密切相關200 Nature 雜誌曾刊載過一篇評論,指出近期許多研究皆發現,發炎反應是腫瘤化過程中的重要關鍵概念之ㄧ,並提出許多腫瘤的起源點與病原菌、病毒或其他生化因子造成之感染、長期刺激及發炎的組織有關。由發炎細胞所形成的腫瘤微環境,是在腫瘤形成、增殖、存活和轉移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因此,如何運用抗發炎及抗氧化之作用或機制以控制或治療癌症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預防癌症的思維。

自由基介紹
自由基是指一個化學單元 (原子、分子或離子),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形成不成對的電子時,這就是活性高、穩定度低並具有攻擊力的自由基。自由基種類眾多,如活性氧自由基ROS:超氧陰離子 •O2-、過氧化氫 H2O2、氫氧基 •OH、單態氧1O2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本身就是一個氧化的過程,自由基是代謝作用的副產品。另外,為了維持人體正常運作,必須製造許多有用的化學物質,這時也會有自由基產生。自由基對人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可在一般的調節系統中負責訊息傳遞的工作,也在發炎反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細菌或病毒侵入,白血球會產生自由基殺菌;許多外來因子,如抽煙、藥物、運動過度、飲食不均衡、食用錯誤的油脂、光、紫外線、電磁波、環境污染物,及情緒的緊繃如生氣、緊張等,都會產生自由基。
自由基將會引起過度或持續的發炎反應,而這與許多疾病的形成有密切關係,例如風濕性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氣喘 (Asthma)、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糖尿病 (Diabetes)、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 或癌症 (Cancer)
為緩衝自由基造成的氧化性傷害,在我們的體內有一套可以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系統。包括存在體內的內生性抗氧化酵素,另外是外源性的抗氧化物質,如維他命 AC及其他從食物中所獲得的營養素之補充等。
事實上,氧化與抗氧化之平衡,以及發炎與抗發炎之平衡,調控著健康與疾病

抗發炎及抗氧化的食物來源
所有天然、新鮮的食品都在自由基的防護及抗發炎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但是醃燻、發霉、油炸(尤其是反覆使用的回鍋油)、及有霉味的堅果類,則是容易產生自由基的食物。烹調時產生的油煙,也含有大量的自由基。
一、抗氧化維他命類
  • 維他命 A:食物中以深黃、橘紅及深綠色的蔬菜水果含量最多,例如花椰菜、南瓜、甘藷、紅蘿蔔、青江菜、芒果等;動物類則以肝臟、蛋黃、牛奶、奶製品及魚肝油
  • 維他命 C:深綠色蔬菜富含維他命 C,但維他命 C 不耐烹煮;亦可由水果取得,如番石榴、奇異果、草莓、葡萄柚等水果當中也很多
  • 維他命 E:胚芽、全穀類、豆類、蛋及深綠色蔬菜

二、礦物質類:硒、鋅、銅、錳、鐵等礦物質都是抗氧化酵素的輔助元素  淨活水
 
三、類黃酮(flavonoids):富含於柑橘、柳橙、檸檬、葡萄柚、馬鈴薯、青椒等蔬果中,而無法直接食用的葡萄子、銀杏葉,也因含大量的類黃酮,而被製成營養補充劑。
四、異黃酮(Isoflavones):又被稱為植物荷爾蒙,黃豆及其製品即富含此類物質。其保健效果和女性問題比較有關,但消除自由基也是它其中的一個功能。
五、多酚類 (polyphenol):茶類製品中所含的茶多酚、葡萄中所含的葡萄多酚等多酚類化合物,在實驗室中都已被證明在阻止癌細胞生長或者殺死癌細胞都有顯著的功能,並且可以抗氧化、抗發炎,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屬於中低極性的多酚類化合物-薑黃素,亦有超過 1700 篇相關的科學論文顯示,其具有抗發炎、清除自由基、抗癌、心血管保護等作用。
六、Omega-3 脂肪酸類:目前已知食物中 Omega-3 的含量過低並和 Omega-6 的比例不均衡,造就了現代人的發炎體質。Omega-3含有多種脂肪酸,其中三種對人類健康非常重要,包括EPADHA  ALA。富含 DHA  EPA  Omega-3 脂肪酸的含油魚類包括鯷魚、藍魚、鯡魚、青花魚、鮭魚 (野生的比養殖的含量多)、沙丁魚、鱘魚、灰鱒魚、和鮪魚;海藻中亦含有豐富的DHA;核果類、橄欖油及亞麻仁油中則富含 ALA
七、類胡蘿蔔素 (carotenoid):如 β-胡蘿蔔素、蕃茄紅素(lycopene)、葉黃素 (Lutein) 等,具有不錯的抗氧化效果。普遍存在於動物、高等植物、真菌、藻類和細菌中的黃色、橙紅色或紅色的色素。番茄和番茄產品、西瓜、杏、紅肉葡萄柚、血橙等含有番茄紅素,研究顯示其可降低幾種類型癌症的發生率。葉黃素則存在一些含黃色的色素的蔬果中,如玉米,橙色香瓜,南瓜,芒果。
八、超氧歧化酶 (SOD):是一種存在於人體內可以清除自由基的酵素,人體可以自然合成。然而營養不均衡及年紀的增長都會造成 SOD 的合成量漸漸不足,可經由食物中取得製造的原料!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中醫針灸埋線放血 治療乾癬舒緩症狀

中醫針灸埋線放血 治療乾癬舒緩症狀
【中時健康 楊曉東/台北報導】2013.09.06
中醫針灸埋線放血 治療乾癬舒緩症狀 
65歲的大學退休教授楊先生,罹患乾癬已有40年,他在服兵役時全身起紅疹,但當時醫療不發達,只能擦類固醇,以致經常復發;退伍後出國深造攻讀博士,又因沉重課業壓力,乾癬再次發作,也曾因此兩度住院。

  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乾癬患者需要長期調理體質,將體內濕毒排出,使用類固醇藥物只能短暫壓住症狀,並不能根治。目前中醫運用穴位埋線搭配中藥草,能改善乾癬又能避免副作用,值得推薦。

  鄭愛蓮醫師表示,中醫穴位埋線原本療效並非用於減肥瘦身,而是治癒痼疾。中醫認為,「一針二藥」,意思是指針灸療效迅速,尤其是用來緩解急性症狀,例如急性的腰痛、肌肉扭傷、皮膚熱癢、氣喘、胸悶,都能在用針之後明顯紓緩症狀。

  乾癬患者經常癢到整夜無法入睡,只要接受針灸,就會變得比較不癢。其實像濕疹、蕁麻疹、乾癬,都並非臟腑出毛病,而是氣血循環不好,代謝不良,以致體內濕毒無法排出體外所造成。針灸能打通經絡循環,提昇代謝,加速濕毒排出,所以對乾癬療效特別好。

  雖然針灸療效強,但只有大約1-2天有效用,一旦起針,療效就會逐漸減弱,因此一般患者需要每週回診三次持續治療,引起很大的不便,變成治療中斷的原因,這時就很適合改為穴位埋線的方法。

  穴位埋線的原理和針灸相同,而埋入穴位的羊腸線會持續刺激經絡循環長達二週,如此便能減少患者回診頻率,讓治療不中斷,有助改善像乾癬這類難治的痼疾。若乾癬症狀較緊急,患者難忍受,還可通過穴位放血,釋放濕熱或寒濕瘀阻,也有立即緩解的效果。

  鄭愛蓮院長表示,乾癬症狀輕重不同,中醫治療方式也有不同。症狀輕微者,只要內服藥搭配純中藥草製成的外洗皂及藥膏使用,就能逐步改善;症狀嚴重者,皮膚毛細孔可能無法正常排毒,失去自癒能力,才會在內服藥、外洗皂之外加上針灸、埋線、放血治療。

  埋線與放血治療,通常以每週輪替的方式進行,不安排在同一天。埋線多集中療效顯著的大穴,例如足三里能同時治療脾經及胃經的疾病,三陰交能同時針對肝、脾、腎做治療,就是穴位埋線常選擇的大穴。至於放血治療,選擇主要為耳朵穴位、委中、手肘、膝後關節內的膀胱經大穴,這些穴位多被中醫學理比喻為河流匯集處,放血治療有助寒濕或濕熱瘀阻加速排出,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此外,乾癬患者表皮的硬殼結痂,也可利用點刺,以三稜針、七星針在穴位上輕微放血,幫助提早脫落,以便讓外用藥,外洗皂或藥膏的藥效直接進入皮下,提早治癒。

  鄭愛蓮院長提醒,乾癬患者除了治療不中斷,也要避免飲酒、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作息正常,減輕壓力,才能根絕乾癬惡化及復發。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1&id=16883

食用豆腐不得不知的禁忌

食用豆腐不得不知的禁忌

  ☯導讀:豆腐是人們公認的保健佳品,適量地食用豆腐確實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但是食豆腐並非多多益善,過量也會危害健康。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皂角苷,它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又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
 
☯導讀:豆腐是人們公認的保健佳品,適量地食用豆腐確實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但是食豆腐並非多多益善,過量也會危害健康。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皂角苷,它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又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發生碘缺乏病。
 
1、過多食豆腐促使腎功能衰退
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2、過多食豆腐會導致碘缺乏
大豆中含有皂角苷,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3、過多食豆腐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豆製品中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4、過多食豆腐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所含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豆腐和什麼搭配最營養
 
1、加牛奶,補鈣養肺
牛奶和豆腐堪稱完美搭配,一個是植物蛋白,一個是動物蛋白,合二為一,自然效果是強強聯合。
 
2、加蛋黃、血豆腐,鈣補得更多
雖然豆腐含鈣非常豐富,北豆腐中的鈣比同量的牛奶還多,但在吃豆腐時,搭配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食物才能更增效用。蛋黃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D,因此鮮美滑嫩的蛋黃豆腐就是補鈣的優秀菜肴。
 
3、放青菜、木耳,更防病
豆腐雖然營養豐富,但膳食纖維卻比較缺乏,單獨吃豆腐可能帶來便秘的麻煩。而青菜和木耳中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正好能彌補豆腐的這一缺點。另外,木耳和青菜還含有許多能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的抗氧化成分,搭配豆腐食用,抗病的作用更好。需要注意的是,菠菜、莧菜等綠葉菜中草酸的含量較高,應先焯一下再和豆腐一起烹調,以免影響豆腐中鈣的吸收。
 
4、配點肉,蛋白質好吸收
如果在吃豆腐的同時加入一些蛋白質品質非常高的食物,就能和豆腐起到“蛋白質互補”的作用,使豆腐的蛋白質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和利用。而這些高品質蛋白的食物,就非肉類和雞蛋莫屬了。因此,肉末燒豆腐、皮蛋拌豆腐等,都能讓豆腐的蛋白質更好吸收。
 
5、加海帶紫菜,能多補碘
豆腐不但能補充營養,還對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的食療作用。這是因為豆腐中含有一種叫皂甙的物質,能防止引起動脈硬化的氧化脂質產生。但是皂甙卻會帶來一個麻煩:引起體內碘的排泄,如果長期食用可能導致碘缺乏。所以,吃豆腐時加點海帶、紫菜等含碘量豐富的海產品一起做菜,就兩全其美了。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享瘦也能安心吃 小分量就有大滿足

享瘦也能安心吃 小分量就有大滿足
【中時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2013.08.12
享瘦也能安心吃 小分量就有大滿足 
子曰:「食色性也。」滿足口腹之慾乃是人之常情,然而,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發表一項研究,當腦中浮現出想吃東西時,其實只要吃一點、不用大吃大喝,便能滿足生理需求,也不至攝取過多熱量。這項研究刊登在《食物、品質與喜好期刊》(journal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研究人員Brian Wansink表示,他們將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所吃的是大份量的點心,包含巧克力100公克、蘋果派200公克與洋芋片80公克,總熱量約為 1370 大卡;第二組則吃較小份量的點心,有巧克力10公克、蘋果派40 公克以及洋芋片10 公克,總熱量大約 195 大卡。兩個組別皆無設限進食時間的多寡。

  Brian Wansink說明,他們調查兩組參與者吃東西以前,及吃完點心15分鐘後的飢餓感和想吃東西的程度,亦於吃完全部點心之後,同樣調查這些參與者對於食物的喜好。

  研究結果發現,吃大份量點心的組別比起吃小份量點心的組,多吃進77%的食物,約是103大卡。且根據調查,雖然吃下很多食物,但滿足感並無比小份量的組別來得多。

  Brian Wansink進一步說明,其實要讓口腹達到滿足,所需吃下的份量其實不到想要吃的一半。因此,如果無法拒絕美食和口腹之欲,又想要維持理想體重,可於想吃東西時,先吃幾口後再等15分鐘,屆時,大腦和胃部就會感覺已吃進美食,亦能滿足口腹之欲,便不需再多攝取食物了。